風災帳棚區發放 無私愛激發善循環

風災帳棚區發放 無私愛激發善循環

 南半球目前還是冬天,東非伊代風災後,目前,還有許多災民,住在帳棚區。莫三比克的慈濟志工,舉行冬令發放。來自台灣的大米,在災區飄香。 雖是冬令發放,不過帳棚區艷陽高照,像台灣的酷暑。放眼望去,戶外,只有這棵大樹能遮陽,村民全聚集一起。樹前的空地,成了本土志工的露天劇場,發放前,上演了一齣啟發人心的戲。 馬布多慈濟志工 寶拉:「我們希望透過戲劇分享,不論是富有或是貧窮,都可以與人分享愛 去為別人著想。」 公益的演出當然沒有收取費用,不過村民對慈濟的理念認同,參與活動時,總會捐出身上的零錢做為助人善款。...
莫國本土志工修屋 獨居長者終能安眠

莫國本土志工修屋 獨居長者終能安眠

 莫三比克雅瑪鎮的第五村落,有一百多戶人家,伊代風災後,六戶、六間房子全毀。獨居長者喬奧他的茅草屋坍塌,五個多月來,勉強在破屋裡棲身避雨。慈濟本土志工,帶動當地志工一起為喬奧重建家園,現在,他終於可以安心睡覺了。 伊代風災後,喬奧住的茅草房傾倒。五個月來,他得用爬的進到屋裡。 村民 喬奧:「我要進到房裡,非常不容易。」 七十九歲的喬奧,獨居,沒有結婚,靠政府補助生活。本土志工徒手挖地基,結合慈濟建材包,為喬奧重建家園。大家分工合作,展現十足默契。這是風災後,志工為災民打造的第五個家。 本土志工...
貧病交迫災後如何重建 莫三比克災民無語

貧病交迫災後如何重建 莫三比克災民無語

 伊代風災後,慈濟援建勘察團,走訪莫三比克「梅圖希拉村」(Metichura)的帳棚區,兩百六十戶,有失去親人的創傷,有貧病的煎熬。四十五歲的西卡,有六個孩子,三歲的保羅是最小的。一場發燒後,發育遲緩。西卡和六十歲的先生法利亞,沒有工作,靠種植玉米、抓田鼠維生,生存如此困難,顧不得營養健康。志工家訪,西卡抱著保羅走出悶熱狹小的帳棚,在陰暗處避暑,時間在無奈中流逝。 三歲的保羅,總是躺在媽媽懷裡,他的頭異常腫大。 慈濟志工...
莫三比克重建協商 鼓勵災民參與

莫三比克重建協商 鼓勵災民參與

 愛,確實能跨越國界,也跨越宗教。慈濟莫三比克援建勘察團,前往貝拉市的最大教堂「玫瑰聖母大教堂」及天主教中學,實地了解受災情形,針對預定興建的大愛村,進行初步會談。 莫三比克政府為伊代風災設立重建委員會,慈濟援建勘察團就預定興建大愛村的相關規畫初步會談,達成共識。 重建委員會副委員長 珊凡尼亞斯:「居民必須知道,就像您們這些(協助重建)的人,不要只有包商參與,要鼓勵大家一起參與重建,即使只是在收尾的油漆都可以,我身為重建委員會的副委員長,我們希望能夠鼓勵大家自己建房子,而且在外界的技術指導下重建。」 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...
胼手胝足重建 風雨過後荊棘開花

胼手胝足重建 風雨過後荊棘開花

 莫三比克,布齊鎮的瓜拉瓜拉區,是慈濟計畫援建大愛村的預定地之一,這裡住有1883戶,半數已取得土地所有權。莫三比克志工,也在日前的發放後,逐步家訪,關懷個案。有位不良於行的殘疾女性,法蒂瑪,只能地上爬行,卻堅強度日,能種田、燒飯、還能縫紉,她,是莫三比克貧窮老百姓,堅毅生命力的縮影。 手上,穿的是拖鞋,法蒂瑪以手代腳,地上爬行,這是她的日常。平時,做針線活,賣衣服貼補家用。 慈濟志工 安娜瑪麗亞:「我是在之前發放 認識她的,但那一天發放很忙碌,沒時間深聊,所以我是後來特地過來家訪,才了解她辛苦的生活情況。」 居民...
WordPress Lightbox Plugin